是什么让袁了凡多活了二十一年?
《易传?7?4文言传?7?4坤文言》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指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多更多的祸殃。
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所阐述的是一种事物由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同时也是警示人们,一些微小不良现象的萌生,应尽早看到及早警惕和采取措施。任其发展下去的危害和后果十分严重。
正是这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让古代的一位高官多活了21年,并且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是谁呢?这一切又是怎么回事呢?且听在下娓娓道来。
明朝有一位改善命运的“高手”,姓袁名了凡,他以长期不断的行善积德,改变了自己“短寿”、“无子”、“无功名”的命运,成为后世尊崇的“改善”命运的圣哲。
袁了凡是明朝万历年间人,家住江南吴江地方。年少之时,家境清贫,习医谋食。有一次行到慈云寺内,遇到一位姓孔的长须老者,相貌不凡,精于“皇极数”算命之术。
于是袁先生请他回家,先以家人的八字请他算,果然灵验如神。又以自己的八字请他详批终身。
孔术士一点也不含糊,算定袁先生明年县考童生,得第十四名,府考得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又算定某某年考取廪生,某年考取贡士,而且算定袁先生不能登科第,只可做三年小官,寿至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终于正寝,且无子息。
到了第二年,孔术士所算的三个考试全部应验。又过了二十年之久,孔术士所算的种种吉凶又完全应验。
因此,袁先生深信人生进退祸福,都是命中的定数,丝毫不可勉强。从此不作任何妄想,一切任由命运安排。
后来因事往南京栖霞山中,遇到一位高僧云谷禅师,为袁先生解说“善恶因果循环”之报应,又详细解说了“命由我造,福自己求”的改命原理,并且鼓励袁先生不要做任由命运安排的凡夫。
经过了云谷禅师的开导,袁先生大有所悟,下定决心创造自己新的命运。
于是他先跪在佛前,将往日自己之罪过尽情发露,以至诚之心,一一忏悔。
然后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并将自己所言行的善恶之事,每日登记起来。
不到两年,虽然三千善事未满,但已经中到举人,以前孔术士算定的命数已经不验了。
但因袁先生未能严谨自持,所行之善事,有时将功抵过,故此经十年时间才完成三千善事,而袁先生也已经由举人中到进士,官任直隶宝坻县令之职。
他已深深领悟到勤积善德之益处,于是又立誓许三千善行,以求子嗣,果然不到半年时间,生下一子。
其妻袁夫人也非常贤淑,尽力助夫行善,或施济贫病,或买物放生。
袁先生日日念经拜佛,广行善事,后来继续行善不停,而至万善。未有求寿而至七十四岁高龄。
他的儿子袁天启也中到进士,官授广东省高要县令之职。
这就是袁了凡先生勇于反省自过,长期不停勤行善德,将原来先天“注定”的命运完全改变过来的圣绩,给予后世研究宿命哲理的人一个最大的启发,也说明了广行善事是可以创造自己新的命运。
《了凡四训》这本书就是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现身说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了凡四训”,世人几乎都晓得是改造命运的宝典。有福份的人,大都能于获得此书之后,细心阅读,进而立定志向,力行实践,以化疾病于无形,扫除穷困的威胁,消除生活的烦恼,达到化凡入圣的境界。
“了凡四训”,作为修身之铭言,人人可以成圣成贤;用为处世之准则,举世得以消除灾难与业障,确实是自救救人的最佳途径。
这就是袁了凡先生的故事,他以自身的真实经历,证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那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古语常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三国时代的豪杰,蜀汉皇帝刘备在临终前跟他儿子阿斗也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凡事都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我们普通人如果觉得自己生活事业不顺,家庭不和睦,要先从自身寻找原因,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小毛病太多,坏习惯太多,如果能够把自身的错误改正过来,展现出一个新的精神面貌,你的工作和生活自然会顺风顺水,如你所愿。
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我们可能还达不到这种胸襟,但只要管好自己的言行品德,修身积善,也一定能够“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了凡四训》中袁了凡先生一生都被孔先生算定,那么他后来遇见云谷禅师算不算是他的命运呢?
算命不是迷信,是根据宇宙客观规律对事物作出的预测。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象一辆汽车奔驰在高速路上,是完全可以根据车速和运行时间对车辆每一个时段所到达的位置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的。但是,如果坐在车子上的人,通过手提电话临时调动了一架直升飞机,直奔目的地游玩,车辆调度室的人怎么去预测呢?等着接通知就是了。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