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关于算命的书是什么?
最好的关于算命的书是:
1、《三命通会》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该书在汉族传统命理学的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官方地位,而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其著作《三命通会》《星学大成》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万民英(1521辛巳年——1603癸卯年),字汝豪,号育吾,其先祖为江夏人。明永乐年间,祖父万义由御史贬为戍大宁都司卫,居易州城内,明嘉靖二十八年中举,二十九年中进士,先后任河南道监察御史、福建兵备参议等职。当时,倭寇屡犯福建,万民英奉命守泉州,他恪尽职守,身先士卒,骁勇善战,屡战屡捷。万民英性情耿直,因直言得罪权贵,由此遭陷害,借机扶母灵柩回故里,从此远离仕途,隐居三十多年。他建乡学,收弟子,热衷慈善与教育,李时新等二十几名弟子都有所建树。每年都搭粥棚救济四方百姓。编著有《易经会解》、《三命通会》、《星学大成》、《兰台妙选》、《荫符经》、《相字心经》刊行于世。另有《道德经解》、《宗教易简录》、《言志漫稿》、《菊花谱》等著作收藏于家。卒于明万历癸卯年,享年82岁,葬于西高村西,状元朱之蕃(荏平人)撰碑文;探花赵锵(易县人)篆碑额;榜眼刘思中(清苑人)书丹。易县博物馆存有其墓志铭。《三命通会》共十二卷,前九卷分列了十天干,每天干以日为主,以月为核心时为辅,定人吉凶,后三卷记载了大量的平古歌赋极具实际操作指导意义。该书在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地位,是汉族传统命理学习者不可不看的一本书。该书总结了八字推命术二百多年发展的历史,撷取其中的精华,摒弃了一些繁琐无稽的说法,使八字推命的体系更加完备,八字推命术至此达到理论的巅峰。《三命通会》的体系和构成上以正宗古命法和财官格局命法为主,是空前绝后的八字命理学的集大成之作。万氏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无论十神、格局、神煞、纳音论命,都有其道理和应验性,关键是能否掌握各自的精髓和运用方法,所以他作为一个历史的传承者继承了先贤的经典论命法。全书共十二卷,后三卷收录了很多经典赋文使之得以广泛流传。该书和《渊海子平》、《星平会海》、《御定子平》、《子平真诠》并称为传统命学五大名著。是传统命学之正脉,而非当今所流行的以任铁樵《滴天髓》,余春台《穷通宝鉴》为理论的五行强弱旺衰平衡调候扶抑伦命体系。很多学者用《滴天髓》《穷通宝鉴》的理论去理解和白话注解《三命通会》是偏离命学正路的。(
2、《渊海子平》由宋代徐大升依据东海徐子平先师论命成果而编著。是八字命理学的宗祖之作,也是八字算命术必习的经典名著,该书是以财官印食伤等格局将命运层次分为三六九等的第一书。若是论及以往名师圣贤,决断生死当属鬼谷子先师的纳音论命法,论富贵贫贱应首推徐子平先师的子平财官格局法,人们为了纪念徐子平等先贤在算命术上的贡献,又把算命术统称为子平术。(
《渊海子平》,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地论述四柱命理学的著作,是宋代徐升根据当时命学大宗师徐子平的论命方法记录下来的。可以说《渊海子平》是四柱命理学的开山立派之作,所以四柱命理学就此被称为“子平八字”。学习命理到不同阶段的学者,对此书都有不同的印象,初学者仅认为它是一本简单的概念介绍书,中级读者多注重此书大量论命歌赋的技法运用,其实此书非出自一人之手,乃集合成书前历代的命理精华,经徐子平在实践检验中进行扬弃,而保留下来的精华读本。书中多次提出“灵活、变通地论命”这一符合辩证法规律的思想,在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上达到了无法超越的高度。真正称得上“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
3、《神峰通考》是古代汉族传统命理学著作。四柱八字命理古籍之一,被称为但凡研究八字算命者必看的命理古籍资料,在命理学术界中其地位非常之高。原名为《神峰张先生通考命理正宗辟谬大全》为明朝神峰子张楠所著。是命理学十大古籍名著之一。
神峰通考原名《神峰张先生通考命理正宗辟谬大全》为明朝神峰子张楠所著。作者张楠是中医郎中,细究和研用子平命学四十余年,此书是他晚年七十多岁时才写的,可以说是积几十年实战经验心血结晶,与野鹤老人晚年所写六爻巨著《增删卜易》的情形有些相似。神峰通考一书在结构体系上继承了《渊海子平》的传统子平论命体系,同时作者也结合自己的经验心得立有动静说、盖头说、六亲说、病药说、雕枯旺弱损益长生八法说、人命见验说等,而且作者用非常直白的语言对许多子平经典古歌赋进行了注解,令当今学者研读起来非常容易理解,是学习传统子平不可多得的佳作。神峰通考和《渊海子平》《三命通会》《星平会海》《子平真诠》为传统子平命理学五大名著。是传统子平格局命理之正脉。(
4、《穷通宝鉴》是汉族传统命理学著作。由清代的余春台将江湖旧籍《拦江网》加以整理、归纳而成。该书以阴阳五行为经、月令为纬,辅以寒暖调候,以官为首、以财为次。《穷通宝鉴》在命理学界拥有相当高的地位,被称为“子平之模范”,其根本原因在于:八字共有约五十二万种变化,而学命的人一直想找到一种简捷的方法可以概括所有的命例,而《穷通宝鉴》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形式,如“某日干生于某月,干透或支藏某某物,即为富贵或贫贱”,就像是一部命学字典,只要按图索骥,既省时又省力。由于该书是根据实际操作中总结而来的,所以肯定有相当的应验性,但若以此为标准,则就大大地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穷通宝鉴》在讲述命局层次高低上是很有启发性的,如“寒木向阳,丙胜于丁”、“水滋甲木,癸优于壬”等等的细分。(
5、滴天髓一书自古为命学家尊为瑰宝,该书相传为京国撰,刘诚意注。清道光年间,士人任铁樵探研数十载,增注阐微,分篇诠释。并以时人命造,实例验证。时人争相以为蓝本,探究天地阴阳,测算五行八字,卜问祸福吉凶,惜失传百余年,未能传播,民国年间,始发现浙江海宁陈氏手抄秘本,从而得以重新面世。
"出门要向天涯游,何事裙钗恣意留。不管白雪与明月,任君策马朝天阙。
原注:本欲奋发有为者也,而日主有合,不顾用神,用神有合,不顾日主,不欲贵而遇贵,不欲禄而遇禄,不欲合而遇合,不欲生而遇生,皆有情而反无情,如禄钗之留不去也。
日主乘用神而驰骤,无私意牵制也;用神随日主而驰骤,无私情羁绊也。足以成其大志,是无情而有情也。"
本书是命理爱好者的高级读物。
6、《麻衣相法》全称《麻衣相法全编》,传说是宋初大相术家陈搏的师傅麻衣道者所作。宋以后的相书很多,如《柳庄相法》、《相法全编》、《水镜集》、《相理衡真》等等,不计其数,但影响最大的还是《麻衣相法》。
算命书有哪些
奇门遁甲算命书籍
中华传统文化玄学文化中算命类的可是分很多类的,都是从周易中演化出来的,有四柱八字算命,看相算命,六壬算命,紫微斗数算命、奇门遁甲算命、、、等,我介绍这几类算命方法以及推荐相应该各类的入门书籍给你参考一下,希望你能学会算命
当然回答中我列举的这些算命书籍都有电子版,请注意图中右下角,这些算命书籍均出自其内
一、奇门遁甲类算命书籍
最好就是张志春、王凤麟和么学声,入门就是张志春《神奇之门》和后继系列,最好看他的全套。他的徒弟杜新会的书也一定要看;王凤麟每年都要有好几期培训班,资料比较多而复杂,他有几本经典可以看,《神奇之门》《奇门遁甲鸣法古本》《奇门遁甲秘笈大全》《流光玉鉴奇门遁甲》《秘本诸葛神数》《遁甲之学》《金函玉镜奇门遁甲秘笈全书》诸葛亮其中有合订本,也是非常超值,注意观察。
二、八字算命类
依理论体系大体可分书房派,盲派。书房派有四大经典,以发展年代为顺序,分别为:《渊海子平》《滴天髓》《三命通会》《子平真诠》,其中因为《渊海子平》为子平八字的发轫之作,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阐述子平术,所以历来为命学家所重,而《子平真诠》承《渊海子平》之精髓,对历代子平术的理论进行了辟谬和论辩,去芜存菁,逻辑严谨的梳理了子平术系统,堪称集大成之作。所以依我浅见,两书实只读《子平真诠》即可。
三、四柱算命类书籍
就是八字,以现代人为主,可以看陈圆《四柱预测学入门》、李洪成《四柱预测技术入门》,李居明的《四柱算命术》是四柱类无错字的好版本,目前只有繁体版的,习惯认简体字的人读得可能有点费劲,李居明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兴趣。中级最好的就是朱祖夏《命理应用精解》上下册,这个是千百人所公认的,高级的象邵伟中的《四柱高级班理论》、李后启《命理精析》、曲炜的《二十一论》等。古籍有《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穷通宝鉴》、《命理探原》,比较接近现代理论的书是《子平真诠》和《滴天髓》。
四、梅花易数算命类书籍
梅花的古籍可以看《梅花易数》,现代的可以看大陆的紫钦天老师《太极博弈原理系列》,黄鉴老师的《易魂》,邓海一老师的《俏梅花》系列,台湾的梁湘润、王士文,都推荐阅读。
五、手面相类算命书籍
手面相想看得比较有意思就看李居明的《学睇相》。提高水平要多看陈鼎龙、萧湘居士、盛书笙的书;除了现代的人之外,古籍是一个提高水平的重要方面,尤其象麻衣神相、柳庄相法、水镜相法、三世相法等等,推荐一本《图解相学秘籍全编》上下册,荟萃各种相书古籍。有许多相学精品流落在民间,民间收藏的相学许多有很实用的价值,可以帮助你多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六、六壬类算命书籍
《袖里乾坤》,以及其他很多六壬金口诀方面的书;
《大六壬心镜》《大六壬集应钤》《大六壬括囊赋》略疏《大六壬秘本》《大六壬指南》
《大六壬渊鉴》《天禄秘典大六壬灵觉经神课》
《大六壬心镜化完整版【唐】徐道符》
《大六壬指南占验今诠》《大六壬辨疑》《大六壬指南诠解》
《毕法赋全解》《河洛择日法门》《注解大六壬指南》《神奇金口诀前传》
《维扬旧本六壬银河櫂》《大六壬揭秘与现代应用研究》《大六壬断案新编》[宋]邵彦和着
《大六壬金口诀预测学全书)《大六壬金铰剪》
七、太乙神数类算命书籍
《太乙通解》《太乙神数》;
八、六爻类算命书籍
六爻的精华在古籍中很多,尤其是七大经典《易隐》、《卜筮正宗》、《增删卜易》、《易林补遗》、《易冒》、《火珠林》、《断易天机》。
推荐书目:陈圆《周易预测学入门》、邵伟华《周易预测学》或者《周易预测学讲义》、李洪成《六爻预测技术入门》。日本人著的《高岛断易》是海外研究六爻和易理必读的一本好书,无论是作者还是译者水平都很高。
有关命理方面的经典书籍有那些?
1.《千里命稿》,此书是民国时期上海的韦千里先生所着,是他主讲的命学培训班的讲义,成书时间在1935年。该书语言简练、述理清晰,是讲述子平命学概念的佼佼者,尤其是对五行、六神的性质讲解,可以说是此书的精华,叙述得非常明了,让初学者非常容易理解、掌握。此外,此书的评断篇,基本上定出了现代命书的格式:看强弱、定格局、取用神、论喜忌、查岁运、推六亲、评性情、断事业。但此书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对六亲的定论过於固定而有失灵活、十年大运上下各五年分看、性格分析以注重五行强弱而不是以十神心性去判定等等。韦先生当时虽然只有24岁,但蒋介石等当时的风云人物都前往求教,可见韦氏名声之盛,尽管如此,却并不代表韦氏当时的真正水平就很高,从最後的应运篇中,就可看出他的水平还不算很高,例如蒋介石的命就批得有问题。从入门角度看,此书的《五行篇》、《六神篇》、《补充篇》都是很好的教材,值得一看!
2.《子平真诠》,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沈孝瞻原着。此书着重於对六神和八格用法上的变化论述,可以说把各种正格中取用神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阐释其用法,与任氏的《滴天髓阐微》相比,述理比较浅白易懂。民初的序言中,把该书的高度提至与《滴天髓阐微》齐名,其实,所谓“此中旧籍,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最为完备精审,後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也。後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这一句评价,只不过是写序的方重审个人的一己之见。从书中内容看,充其量只能是一部比较完备的入门指导书,该书在理论高度方面远比不上《滴天髓阐微》,只不过是对普通的理法问题讨论得比较细致而已。再版时徐乐吾先生对其进行评注,但其自身工夫有限,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上,而实际操作水平不高,所以其列举的不少例子的取用方法都是错误的,如果学者没有一定的分析水平,则会误入歧途了。如果学者是先从《滴天髓阐微》入手,有相当基础後再回过头看《子平真诠》,更会觉得此书不值一晒了。命理学经典书籍
《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五卷,宋代徐子升著。成书于宋代徐子升,源于五代宋初徐子平的“四柱”法。本书是八字推命史上第一部成系统、成理论的著作,对于中国命理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全书共分五卷,第一、第二卷讲述了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以及命式格局,第三卷论述了女命、子孙、六亲等,卷四载有《金玉赋》、《碧渊赋》、《爱憎赋》、《万金赋》、《四言独步》、《五言独步》等篇章。等,第五卷则把前几卷的论述转化为诗诀、赋诀,便于记忆,有《正官诗诀》、《偏官诗诀》、《正财诗诀》、《印绶诗诀》、《食神诗诀》、《伤官诗诀》等。。内容可谓大全,叙述简要实用。本书是命理爱好者的初级读物。
《三命通会》
《三命通会》十二卷,明万民英撰。本书是八字命理的集大成者,从阴阳五行到八字排法、神煞、格局、命理、命例、论断等,应有尽有,涉及到子平命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后人常把它看作一部命理学的汇总之作。也正因为过于庞杂,难免有失精当,阅之须得其大意而变通之。《四库提要》评:“自明以来二百余年,谈星命者皆以此本为总汇,几于家家有其书。中间所载仕宦八字,往往及明季之人。......特以其阐发子平之遗法,于官印、财禄、食伤之名义,用神之轻重,诸神煞所系之吉凶,皆能采撮群言,得其精要,故为术家所恒用,要有未可遂废者。本书是命理爱好者的中级读物。
《神峰通者》
《神峰通考》六卷,明代张楠撰。
《神峰通考》收录了大量论命歌赋,它所提倡的"病药"的取用神原则被延用至今。
《星平会海》
《星平会海》十卷,不详撰人。书中既论五星命理,也论子平命理,收录有《一行禅师天元赋》、《玉照神应真经》、《兰台妙选》等篇章。其中《兰台妙选》所载诸命格,舍五行正理而不用,专作牵强附会之辞,常为后世学命者所诟病。
《命理约言》
《命理约言》四卷,清陈素庵撰。书中卷一为法,卷二为赋,卷三为论,卷四为杂论。全书经民国命理学家韦千里校注,风行一时。
《滴天髓阐微》
《滴天髓阐微》四卷,清任铁樵撰。自古为命学家尊为瑰宝,该书相传为京国撰,刘诚意注。清道光年间,士人任铁樵探研数十载,增注阐微,分篇诠释。并以时人命造,实例验证。时人争相以为蓝本,探究天地阴阳,测算五行八字,卜问祸福吉凶,惜失传百余年,未能传播,民国年间,始发现浙江海宁陈氏手抄秘本,从而得以重新面世。后人评《滴天髓阐微》说:“此中旧籍,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最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尚能合天才、学识、经验三者以俱全,于期道庶几入圣矣!”
本书是命理爱好者的高级读物。其内容如:
“出门要向天涯游,何事裙钗恣意留。不管白雪与明月,任君策马朝天阙”
原注:本欲奋发有为者也,而日主有合,不顾用神,用神有合,不顾日主,不欲贵而遇贵,不欲禄而遇禄,不欲合而遇合,不欲生而遇生,皆有情而反无情,如禄钗之留不去也。日主乘用神而驰骤,无私意牵制也;用神随日主而驰骤,无私情羁绊也。足以成其大志,是无情而有情也。
本书是命理爱好者的高级读物。
《子平真诠评注》
《子平真诠》,清乾隆进士沈孝瞻原著。该书以月令用神为经,以诸神为讳,特别是对用神成败,用神与喜神忌神的生克制化,用神的透与会、有情无情、有力无力等等的解析,更加透避。民初《滴天髓》整理出版后,众多读者感到过于高深,纷纷呼吁出版一部命理入门书籍,著名命理学家徐乐吾先生应邀评注此书,条分缕析,譬解详明,例证丰富,最便初学。如果说《滴天髓》是中华传统命理学的高深学术,有如树顶的硕果,那么《子平真诠评注》便是其循序渐进的课本,有如摘取硕果的阶梯。两书一浅一深,不可或缺,互相匹配,方成完璧。后人评《子平真诠》说:“此中旧籍,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最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尚能合天才、学识、经验三者以俱全,于期道庶几入圣矣!”
《穷通宝鉴》
《穷通宝鉴》又名《拦江网》,二卷,不详撰人。专论五行旺相休囚,堪称精当。后世学者论定五行衰旺,大都本于此书。此书乃取用神之典范。
“夫五行生克之论,创自汉儒。至唐李虚中,乃以天干地支配成八字,专取财官印绶,论人之得失。迨后诸贤,又著天官、紫微、神禽等书,互会参用,纷纷不一。而命学灿若列眉矣,但学者不潜心领悟,故其术皆不能中肯。余于搜辑诗文之暇,亦颇涉猎命学诸书。乃友人持《栏江纲》善本谓余曰某欲著简易确切之说,以为后学之楷。此本秘之行箧久矣,以此权量人之富贵,往往有验,子可为梓之,以为子平书之小补。余批阅一遍,审其义理精辟,取舍恰当,实有得五行生克、八卦错综之妙,因不揣简陋,细加编辑,视其繁者汰之,略者增之,去其鲁鱼亥豕之讹,使阅者了然若诸指掌,此真命学之指南,子平之模范也。乃更其名曰《穷通宝鉴》,因序其颠末于简端,以付梨枣。庶不没作者之初心,抑以广君子知命之学之意云耳。”
本书是命理爱好者的高级读物。
《命理探源》
《命理探源》八卷,民国著名命理学家袁树珊撰。《命理探源》集诸家之大成,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命理学的理论、观点,并加以批评、诠释,是一部实用性、知识性相结合的命理学全书。它从简单的命学概念、原理,推命的方法,吉凶休咎的判断以及各种五行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对我们了解传统命理文化甚有裨益。
“星命之学,通人未必习,习之者未必皆通。人以其书或有文无诀,或有诀无文,究其诀与文,又类失之鄙俚,俗积学之士,不得其诀,遂厌其文,游食中流,不讲其文,专秘其诀,故学者难之。袁君是书,举前人之诀,悉发其秘,穷源竟委,了无余蕴,虽无师传,可以执卷而求,不致怅恍迷离,如坠五里雾中,茫然不知崖岸,其嘉惠后学,岂浅鲜哉。至文章渊雅,议论明通,涤尽鄙俚惮俗之迹,稗俗士读之,绝无扦格之弊;通人读之,益相赏干扰牡驱黄之外者,又其余事也。”
本书是命理爱好者的初级读物。
《袁树珊命谱》
民国袁树珊著。
署曰袁氏命谱,盖本诸刘氏菊谱,史氏梅谱,略加识别,非好异鸣高也。或曰:命之一字,夫子罕言,子何晓晓为哉。曰,罕言者,盖深虑夫致远恐泥,非竟不言也。观于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一言,可以知圣人之微意。而况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子夏尝闻诺夫子,岂虚言者哉。
全书共八卷,每卷录八造,累有六十四。上至东周,下逮清季,其间既有圣贤仙释,帝后将相,亦有神奸巨憨,乞儿寒士。阅世千年,并蓄兼收。道述命造生变之理,次辑其人诗文嘉言,亦或养生之绝诀,医患之妙方,宏博有致,详略适宜,覃见洽闻,叹位观止。
本书是命理爱好者的中级读物。
《千里命稿》
《千里命稿》是民国著名命理学家韦千里的代表作。韦与袁树珊、徐乐吾并称当时上海命学三大家,韦千里著此书时,年仅二十余岁。此书文字顺畅,述理赅明,该并附有时人命例若干,皆为韦氏所亲批,并经事实验证者,弥足珍贵。更为难能可贵的,韦氏著此书时,年不过二十余岁,竟治学如此之深,令人惊叹。
“观夫世界之大,宇宙之奇妙,人事之渺茫,若可知,若不可知,虽圣人亦不敢以论断定也。然一春一秋,物故者新;一昼一夜,花开者谢。废兴成毁,通虚依伏;大而名利,细而饮啄。默查一切,冥冥中似有定之者,故圣人不敢以论断定者。今可于中仄盈亏之象,五行生克之理中,救之而百不失一焉。余始对于命运,乃深信不疑。曩岁因事至申,访韦子千里于其寓,论往指来,不爽禾黍。且评语简明透彻,以少胜多。非深于道,明于理,通于儒,洞明乎世事者,弗能焉,江湖术士之流,恒籍此为生,理既不明,语亦鄙陋,大雅君子,为之不齿。命理之学,晦而不彰,安得如韦子者做中流之砥柱耶。今韦子学益进,出其余绪,编印《命学讲义》一书问世,蒙示全稿,吟诵之余,觉奥邃详明,裨补后学,余尝有志于斯而未能,今又有鞭策之者矣,敢不勉旃。诗云:“高山仰止,景止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爱书此以归。韦子其乐而教之乎,是有命焉,非余所敢望也。”
本书是命理爱好者的中级读物。中国古代医学。比较著名的成书有战国晚期的《黄帝内经》和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医理论和中医药物学体系的形成。 《皇帝内经》把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放在外界环境中加以考察和研究,在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总结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和方法,这种整体观念成为传统医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神农本草经》产生于公元1~2世纪的西汉,当时西汉成立了专门的官方药物学研究机构,《神农本草经》则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药物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书中第一次把中药分成上、中、下三晶,概述了中药配置的理论原理,书中记载的各种药物有365种,对每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功能都做了详细说明。这本书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古代医学的发展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战争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三国以后,医药学得到极大的重视。南北朝刘宋政权设置了太医署,医学科目出现了内、外、五官、小儿科之分。 中国古代医学的突出成就,当属脉珍。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传说中的上古医生僦贷季、鬼臾区等已经讨论了脉诊。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当时开始出现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稍晚的《难经》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论述。到了汉代,脉诊就更加普遍了。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可以看出脉诊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并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综合前代有关脉学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了《脉经》一书,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书中把脉分为二十四种,对每种脉象作了说明,并且叙述了各种切脉方法和多种杂病的脉症,把脉诊和病症进一步结合起来,使脉学成为更加实际的学问。此后,我国古代脉学著述不断增多。许多名医都精通脉学,例如,明代的李时珍对脉学也有深入的研究,著有《濒湖脉学》(公元1564年)等书。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以前脉学著述已不下一百多种。其中虽有重复,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脉学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农学。三千多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已经有稻、禾、稷、粟、麦、来(大麦)等农作物名称,还有畴、疆、甽、井、圃等有关农业生产土地整治的文字。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十多篇专门叙述农事的诗,说明周代的农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商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注意到利用施肥、除草、轮耕等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春秋时期,铁器和畜力的使用,形成了精耕细作传统,农学作为整理和总结农业生产知识的专门学问便相应产生。 悠久的农业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农学和农业技术知识理论。传到现在的最早的农学论文和农书,距今至少有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古农书,包括现存和已经散失的,总数共有三百七十六种。这三百多种农书,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综合性农书,一般以作物栽培、园艺、畜牧和蚕桑作为基本内容,而又以大田生产为主。有的还包括水产以及农具、水利、救荒、农产品加工等等。另一类是所谓专业农书,包括关于天时、耕作的专著,各种专谱,蚕桑专书,兽医书籍,野菜专著,治蝗书等。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战国时期的专门农书有《神农》、《野老》两种,可惜它们早已散失了。只有《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是专讲农业的,它们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农学论文。《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手下的门客集体编写的一本书。战国时期,作为新生产关系的体现者地主阶级,认识到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出了“上(尚)农”的理论,推行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的“崇本抑末”政策。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得数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这本书写于北魏孝武帝永熙二年到十三年间(公元533年到544年间)。从《齐民要术》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农业生产工具比西汉又大有增加,使用方法也大有改进。如耕作就有锄、耙、劳、锋、耩(jiǎng)五种农具。贾思勰写作《齐民要术》的态度是很严肃认真的。据他自己说,从古今书籍中收集了大量材料,又收集了许多口头传说、民间谚语,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农,自己再在实践中体验过。《齐民要术》内容丰富,资料记述详细正确,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公元六世纪以前我们祖先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所积累的大量知识,有许多项目,比世界其他各先进民族的记载要早三四百年,甚至一千多年;它的取材布局,也为后来的许多农书作者所借鉴。 除以上详细介绍的的,还有我国最早专门总结江南水田耕作的一部小型综合性农书《陈旉农书》。综合了黄河流域旱田耕作和江南水田耕作两方面的生产实际写成的《王祯农书》等。 三、中国古代数学。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西汉末年[公元前一世纪]编纂的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及普遍形式;(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的先驱。此外,还有较复杂的开方问题和分数运算等。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式的重要标志。这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补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公元前一世纪]。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编写,共收集了246个问题及其解法,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就《九章算术》的特点来说,它注重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以筹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对中国古算影响深远。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制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并通过这些国家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长期处于战争和分裂状态,但数学的发展依然蓬勃。《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隋朝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唐初王孝通撰《缉古算经》,主要是讨论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的分工与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的计算问题。唐朝在数学教育方面有长足的发展。656年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由太史令李淳风等人编纂注释《算经十书》[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缉古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和《缀术》],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对保存古代数学经典起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隋唐时期由于历法需要,创立出二次内插法,为宋元时期的高次内插法奠定了基础。而唐朝后期的计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普及,出现很多种实用算术书,对于乘除算法力求简捷。 四、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天文资料,受到各国天文学家的注意。就文献数量来说,天文学仅次于农学和医学,可与数学并列,是构成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 中国古代天文学萌芽于原始社会,到战国秦汉时期形成了以历法和天象观测为中心的完整的体系。在此期间,我国天文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 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观察仔细、记录精确、描述详尽、其水平之高,达到使今人惊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考证。 古人勤奋观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化,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这类天象,掌握他们的规律性,用来确定四季,编制历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根据观测结果,我国古代上百次地改进了历法。郭守敬于公元1280年编订的《授时历》来说,通过三年多的两百次测量,经过计算,采用365.2425日作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比欧洲的格里高列历早了300年。 我国古代观测天象的台址名称很多,如灵台、瞻星台、司天台、观星台和观象台等。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就是河南登封观星台和北京古观象台。 我国还有不少太阳黑子记录,如公元前约140年成书的《淮南子》中说:“日中有踆乌。”公元前165年的一次记载中说:“日中有王字。”战国时期的一次记录描述为“日中有立人之像”。更早的观察和记录,可以上溯到甲骨文字中有关太阳黑子的记载,离现在已有3000多年。这是我国和世界人民一份十分宝贵的科学遗产,对研究太阳物理和太阳的活动规律,以及地球上的气候变迁等,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两千多年过去了,中国古代的实用科学体系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先看白话文的《周易》,然后找一本《万年历》读一下,也许以上两本书你不能完全读进去,不要紧,这只是让你有一个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你看一些比较简单的,并且容易入门的命理学书籍,比如,面相、手相、痣相、简单的风水学等方面的书籍,这些书是为了让你更加有兴趣,感到命理学的诱惑与玄机。然后,你尝试着先学习六爻八卦方面的书籍,这时你务必认真、不厌其烦、反复领会,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这一基础上,你就可以涉及一些八字、奇门盾方面的书籍,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你对六爻八卦和命理学的全面认识。最后,集中精力,挖掘你的喜好与长处,专攻一门。对于说“不知道看什么书”这个理由,我感觉他们纠结的是不知道怎么看书。
而对于初学者和爱好者来说,我推荐先看三命通会这本书。
最不推荐的就是邵伟华的那套三本一套的四柱预测学入门,因为就是浪费时间,全书磨磨唧唧几万字,有用的却不多。
就拿三命通会这本书来说,作为过来人再温习三命通会这本书的时候就会发现,不能按照全书的顺序来看书。得有选择的读。
比如说三命通会的第一卷,大多数是纯理论的知识,初学者根本看不懂,只会觉得这本书枯燥乏味、云里雾里的,然后丢到一边感觉这书不实用。如果跳过第一卷直接读第二卷的时候就仿佛发现新大陆一样,都是满满的干货,特别是涉及字义和取象、取用的内容都是从这一卷开始的。
例如书中这段说十天干阴阳的话:问:十干有阴阳、刚柔、生死之分,其说然否?答曰:十干五阳五阴,阳者为刚,阴者为柔......这段话就是说,十天干分五个阳天干和五个阴天干。如果日主为阳干的时候性格偏为阳刚、果断等,如果日主为阴干的时候性格偏为柔和、犹豫一些。当然更加详细的性格还得结合着日主的五行和命局中十神的偏重才能更好的把握了。
再例如这句:甲木为十干之首...在天为雷为龙,在地为梁为栋...其禄在寅,寅为离上木,其根已断...为死木...死木者,刚木也,须仗斧斤斫(zhuó)削方成其器。这句话主要是说甲木的取用神的理论,说甲木在天取象为雷,也为青龙,在地也可取象为主干笔直的大树,而人性格也如此,做事说话比较直接。
如果命局中日坐寅木的话,基本日主力量就不算弱了,如果再生在寅卯辰月就肯定为强旺的了,此时命局五行缺水土就为死木,这时候甲木想成才有富贵就得靠金(官杀)来雕琢了,如庚辛申酉运。
而甲木为雷这个象又该如果用,后面《十干分配天文》里有描述:甲木为雷,仲春之月,雷乃发声......甲木致申而绝,雷声渐收也。这段话就是说甲木日主,如果生于仲春二月以后(申)七月之前的这段时间。这个人特别容易出名,而好名还是恶名,那就得看运势了,也看命局组合成的性格,因为雷为声名远播,响彻万里的象。
求详细介绍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的书籍
易经里面“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也没讲呀
这些都是理论没啥。。。。。。。。。。
一元(太虚)
两仪(太极---即阴阳二气)
三才(天,地,人)
四象(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即木,火,金,水)
五行(木,火,土,金,水)
六合(上下四方---六个方向,泛指宇宙或天下)
七星(没有---北斗七星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算一个;;;二十八宿东南西北没个方向各七宿,也没单独拿出来的)
八卦(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
九宫(即洛书)
不少东西都没联系,也没实际意义,你到底想学什么。。。。。。。
算命?如果正统算命也分很多种,没必要全学呀。。。。。
八字(学天干,地支,五行,即可入门)
六爻(学天干,地支,五行,八卦)
梅花易数(易经,天干,地支,五行,八卦)
奇门(天干,地支,五行,八卦)
。。。。。。。。。。。。。。。。。。。。。。。。。
你问的太笼统
具体学什么你说出来我给你推荐书籍,。。。一元 太极
两仪,阴阳
三才,天 人 地
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
五行,木火土金水
六合,指的是地支六合的关系吧.另有六仪,是七门遁甲里的,分别是戍、已、庚、辛、壬和癸六天干
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九宫 一宫坎(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东),四宫巽(东南),五宫中(寄于坤),六宫乾(西北),七宫兑(西北),八宫艮(东北),九宫离(南)。
另有8门,9星.
八门就是: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
九星就是:天蓬星、天任星、天冲星、天辅星、天英星、天芮星、天柱星、天心星、天禽星。
八门九星这些全是里的术语.
标签: 书籍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