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修道长精研道法,提供正宗道家法事,擅长超度婴灵,超度先祖,还阴债,补财库,开财库,还受生债,婚姻和合术、月老法事,破太岁,化太岁,文昌法事,看癔病、财运官运、招/斩桃花、八字命理、宝宝起名、运势升旺、风水气场调理、择吉日、道法改运等等咨询。

帮助您化解烦恼,趋吉避凶,守护您的安宁康泰,积德行善,一生平安!

有需要的缘主们,可以添加悟修道长微信咨询,微信搜索添加:SMW500

道家算命哪座山(道家算命网)

吉祥如意 15635 0
八字精批2024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道教的山有哪些???<急>

道教名山,是中国特有的古代文化现象。

中国有道教名山一百多处,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以道教文 化著称的有十多个,诸如青城山、龙虎山、武当山、茅山、崂山、千山、三清山、齐云山、仙都山、冠豸山、 九宫山、王屋山、崆峒山等都是。

龙虎山“峰有九十九,水有泸溪河”,包含景点一百六十多处,人文景观十 分丰富,为道教正一派发源地,有著名道观大上清宫,张道陵的子孙历代张天师世居这里的天师府。武当山是 很有特色的著名道教名山,这里层峦叠嶂,峰奇谷险,洞室幽邃。“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宏 大的道教建筑群隐现于山麓涧谷之中,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近来,全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实地考察后指 出:武当山是我国现存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明代道教建筑群,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这里限于篇幅,简单介绍的一部分。

泰山,五岳中之东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道教称其为第二小洞天,其神名为东岳天齐仁圣帝。泰山主峰玉皇顶,上建有玉皇庙。其他道教胜迹有碧霞祠、斗姆宫、王母池和岱庙,岱庙主殿天祝殿有《泰山神也巡图》巨幅壁画,闻名于世。另有长春观,相传是邱处机女弟子訾守真修道之处。

衡山,五岳这南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西。道教称为第三小洞天,其神名南岳司天昭圣帝。道教遗迹有传说是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地的黄庭观、徐灵期修行处的上清宫,以及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和五代道士聂师道修道之所的降真观(旧名白云观)。

华山,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道教称其为第四小洞天,其神名为西岳金天顺圣帝。道教遗迹有相传为谭紫霄、马丹阳、刘海蟾、邱处机修炼处的四仙庵。著名道士陈抟亦隐居于此山。还有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等3个全国道教理点宫观。

恒山,五岳之北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道教称为第五小洞天,其神名为北岳安天元圣帝。相传道教茅山派祖师茅盈曾于此山修道,唐代道士张果也曾在此山修炼。

嵩山,亦名“嵩高”,五岳这中岳,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道教称其为第六小洞天。其神名为中天崇圣帝。黄盖峰下的中岳庙,为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相传晋道士鲍靓曾于此山石室中得古《三皇文》。著名道士寇谦之、潘师正等曾于此山修道。

龙虎山,位于江西贵溪县西南,道教称其山为第三十二福地。山上道教胜迹颇多,上清宫为祀神之所。此外,有建于南唐保大年间的正一观、别名演法观,建于宋嘉年间的真应观,建于元代的乾元观、崇禧 观、玉清观、冲玄观、先天观、佑圣观、繁禧观。有相传张陵得异书的壁鲁洞,亦曰驻仙岩,至今仍有丹井、丹灶、飞升台等遗址。离山不远处的上清镇。建有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处“天师府”

青城山,又名赵公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道教称为第五洞天。相传天师张道陵于此山传五斗米道,故此山在道教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建有众多宫观,至今尚存遗迹38处之多。现存主要宫观有建福宫、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另外,还有传说为晋道士范长生得道处的长生风、有张道陵“降魔”的掷笔槽、试剑石、天师池、银杏树、唐玄宗手诏碑、唐雕三皇石像、杜光庭隐修之处白云溪、读书台、唐薛昌丹蝇、五代天师等道教遗迹。青城山的“贡茶”、“洞天乳酒”、“白果炖鸡”、“泡菜”等道家食品亦名闻遐迩,誉为“四绝”。

茅山,原名地肺山,又名冈山、句曲山、已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道教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第三十二小洞,为道教茅山派发源地,在道历史上亦有重要地位。传说西汉景帝四年(前153),茅盈和其弟茅固、茅衷由陕西咸阳至此修道,得道成仙,因改名为“三茅山”。继之,许多著名道士如葛玄、葛洪、杨义、许穆、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等都曾于此山修道,而帝王亦以能受茅山符录建有“三宫五观”。曾有这样的描述:“秦汉神仙符,梁唐宰相家。”抗日战争时期,茅山曾是新四军开辟的抗日根据地,后宫观大多被日军烧毁,仅剩九霄万福宫和元符万宁宫。现在宫观得到修缮,所留存下的“镇山四宝”(玉印、执圭、哈砚、镇心符)均为宋代珍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皂山,位于江西省清江县,道教称其为第三十六福地。相传三国时,道士葛玄曾于此建卧云庵,炼制九转金丹,唐宋时,建有宫观达1500多间,现仍存建于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的鸣水石拱桥。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有“岭南第一山”之谓。道教称其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晋著名道士葛洪晚年在此山炼丹著述。白鹤观相传是葛洪东庵,黄龙洞(孤青观)为其西庵,酥醪观故址为其北庵。冲虚古观为全国重点宫观。罗浮山还是东江抗日战争根据地。

终南山,古名太乙、中南、周南,为秦岭主峰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传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及北五祖的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人均于引修道。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仙室、太岳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南。全山遍布道教宫观,有“五里一庵十里宫”之称。以八宫二观为主体的建筑群,约有160余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相传道教所奉神)枣真武大帝曾于此山修炼42年后得道飞升。东汉阴长生、晋代谢允、唐代吕洞宾、五代宋初陈抟、明代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炼。明代极盛,在宫观三百余处,太和宫、紫宵宫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崂山,又名牢盛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滨临黄海。传说秦台皇曾登此山。唐道士王景、李遐于此炼丹修道。唐玄宗时,曾改山名为辅唐山“。元时邱处机、明代张三丰曾于此修炼,留有遗迹。崂山道教宫观颇多,号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其太清宫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巍山,又名巍宝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据道教史籍记载,五斗米道曾传播到巍山一带。巍山主峰南北两侧有宫观20余座,以清微观、斗姥阁、培鹤楼、长春洞规模最大,主祀老君、斗姥、吕洞宾、张三丰等。巡山殿山主祀土主神细妈罗。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以西30华里处,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地方。秦汉时期,就有道人于此修炼。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崆峒山成为西北最大的道教十方丛林。当时,全山有较大庙观42座有八台、九宫、十二院的称谓。除宫观外,道教遗迹还有三教洞、药王洞、玄鹤洞、广成洞、许米仙洞、七真观等。崆峒山一直是全真道龙门派道士修真之地,开山真人苗清阳,按龙门派百字派单为第十代,现已传至三十代。崆峒山虽是道教胜地,但山上也有佛教庙宇和僧人。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崇安县南,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道教称为第十六洞天。《异仙录》载,始皇二年,有神仙降于此山,曰:“余为武夷君,统录群仙,受馆于此。”传说汉代有张垓坐化于大王峰;魏时有王子骞、张湛等12人隐于山中得道;晋、唐进有许昔、詹真人、孔庄叶三仙女,宋人有白玉邹道人、李陶真、元代有金志阳,明代有蔡双发等道一此山修道。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始建道教宫观枣天宝殿,南唐时名为“会仙观”,宋时改名冲佑观。历史上武夷山道教宫观有九十九观的说法。现仅武夷宫和档源洞保存了旧貌。

千山,原名华山、积翠山亦称行朵莲花山。是长白山的支脉,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自古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的称誉。隋唐以来,便逐渐成为道教胜地。宫观庙宇始于隋唐,明清时达到极盛,有“九宫”、“八观”、“十二茅庵”、“五大禅林”之称。现存主要道教宫观有:无量观、五龙宫、普安观、太和宫、慈祥观、鎏金庵等。其中,无量观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道教圣迹不有一楼、二洞、三塔、三台等。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为:安徽齐云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圣地,四座山分别供奉广援普度天尊、真武大帝、道德天尊、降魔护道天尊。

另中国十大道教名山是:

武当山——道教圣境。祭祀玄武圣地。武当派功夫发源地。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道教发源地。天师道祖庭。全真道龙门派道场。世界文化遗产。

龙虎山——道教仙境。正一道祖庭。顿悟心派哲学发源地。世界自然遗产。

齐云山——道教仙山。供奉真武大帝。江南道教中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鹤鸣山——道教祖山。道教创立地。全球道教朝圣地。著名风景旅游区。

终南山——道教圣山。洞天之冠。奉祀道祖圣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

三清山——道教仙都。供奉三清天尊。丹鼎派祖庭。世界自然遗产。

崆峒山——道教第一山。祭奉黄帝胜地。崆峒派武术发源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老君山——道教仙国。道祖归隐地。太清胜境。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风景区。

罗浮山——道教圣地。龙门派祖庭。道医祖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为:安徽齐云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圣地,四座山分别供奉广援普度天尊、真武大帝、道德天尊、降魔护道天尊。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首创于四川鹤鸣山,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四大名山自东汉开始建观修道场,延续至清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受到国家的保护,并对道观进行了修葺。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

神秘空灵——武当山,道教圣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市

道教四大名山(5张)

境内,方圆400公里,属大巴山东段。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有元、明建筑群等风景胜迹,居于七十二峰之道的天柱峰,海拔1612米。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

宋书画家米芾曾赞武当为"天下第一山"。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

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区。武当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丹江口水库之滨的玄武门(石雕牌坊),坊额刻有明代嘉靖皇帝御笔"治世玄岳"四字。玄岳门西一公里处,有明成祖永乐十五年(1417)敕建的遇真宫,是纪念武当拳的创始者张三丰的。天柱峰顶端有建于1416年的金殿,是武当山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道教建筑群,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建筑群。殿高5.54米,宽5.8米,深4.2米,重80 余吨,英姿魁伟。还有铜铸金童、玉女及水火二将侍立两侧,十分壮观。汉代阴长生,唐代吕洞宾,明代张三丰等均在此修炼。[1]?

武当山主神真武大帝

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风景名胜区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 。?[2]?

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 多平方米。?[3]?

古铜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4]?

紫金城:紫金城建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千克,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该石雕建筑在悬崖徒壁之上,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净乐宫:净乐宫位居武当山八宫之首,始建于明代永乐11年的武当山净乐宫,因1958年兴修丹江口水库时淹没在水库之中,宫中的牌楼、龟驮碑等一批文物搬迁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资7000万元,全面实施净乐宫复原工作,经过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广场、山门、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现雏形,再现了当年净乐宫的宏伟气势,成为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地上文物搬迁复原的范例。

玄岳门: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治世玄岳”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米处,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

玉虚宫: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5]?

磨针井:磨针井又名纯阳宫。坐落在老营以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

太子坡:太子坡又名复真观。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于狮子峰前,建筑20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6万平方米。

南岩: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o.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琼台观: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隐仙岩:隐仙岩位于竹关之上,五龙宫之北。高耸云烟,石如玉壁,呈瑰纳奇。

武当山北神道:武当山北神道位于天柱峰东北的丹江口市武当山镇﹐所产龙头拐杖﹑玉雕﹑木雕﹑陶瓷等工艺品﹐具浓厚的地方特色。针井茶为传统名茶。襄渝铁路﹑老(河口)白(河)公路在此并行通过。

武当山南神道:武当山南神道位于武当山西南麓的丹江口市官山镇,距武当山金顶(天柱峰)仅有5.7公里,是豫川陕香客敬香的重要神道,素有武当后花园之美誉。这里群山如花,数峰如笋,大河如练,美景如画,民歌如潮。这里是八百里武当里一块最原始、最神秘的幽静之地,景区全长20公里,由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村和直通金顶的武当大峡谷两大景区组成,以九道河为玉带,像珍珠般串连着吕家河民歌村、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和新四军遗址、二龙戏珠、斩龙崖、尼姑岩、桃花洞、兰花谷、狮子滩、鬼谷子涧、天书谷、黑金沟大峡谷、龙潭、转运台、金蟾朝圣等众多景点。

武当山西神道:经丹江口市六里坪、官山外朝山、分道观分道开始登山,经过猴王庙、娃子坡、全真观遗址(有两株千年大银杏树)、长岭抵全龙观,计程15公里,现为四米宽水泥公路。再登黄土岭,到乱石窖,交古韩粮道,依次经财神、黑虎、火神、山神四座石庙,上黄土垭,再攀青龙背、吊钟台,经太和宫上金顶,计程10公里。因位于天柱峰西侧,史称西神道。沿途古木参天,风景如画,东有深沟大壑的雷涧(东沟河),有金鼎、眉棱两峰左右矗立,七星(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峰南北屏立。?[6]?

武当山东神道:从丹江口市盐池河镇到武当口村的15公里水泥路已硬化12.5公里,还有近2公里的路面有望在年内完成,届时,武当山第三条上山旅游线路将全面建成。天桥沟瀑布——位于盐池河镇政府所在地以东约9公里处,实则为一条山涧小溪,自改板河村由东向西缓缓流出,长约3公里,溪水自天桥处折而向北流经百米高的悬崖跌宕而下形成瀑布。山坡锣鼓——民间艺术瑰宝,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开发力度,争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向“中国锣鼓之乡”努力。

武柱峰景区:武柱峰景区位于丹江口的官山镇骡马沟村,一天然真武神石像酷似武当山金顶上的真武大帝像。武柱峰坐落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的官山镇骡马沟村,武柱峰又称大明峰,柱头岩,真武坐像(因真武大帝父亲净乐国明真大帝而得名),元代建有王母宫(即真武大帝母亲)。距武当天柱峰14公里,是武当72峰之一,海拔为1132米。此坐像两峰如笋形同座椅,之间端坐着一尊高约80米、宽40米的天然真武神石像,身着道服,五官形备,目光深邃,背依伏龙山,注视武当山金顶,其头顶上茂密的白皮松俨然发髻,脸庞圆润,鼻梁高高隆起,两手平放两膝之上,打坐在玄武背上修行状惟妙惟肖,酷似武当山金顶的真武大帝像。在秋高气爽的艳阳照射下,山体直插霄汉,真武座像矗立在陡峭的悬崖上,晶莹光滑,金光灿灿,辉煌夺目。相传,真武在此潜心修行多年,以虔诚和恒心感动了道德天尊,被点化成仙,留下石质人像。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为中国四处最主要的道教圣地,分别是: 位于湖北十堰的武当山; 位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 位于安徽黄山的齐云山; 位于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道教名山,是中国特有的古代文化现象。中国有道教名山一百多处,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以道教文 化著称的有十多个,诸如青城山、龙虎山、武当山、茅山、崂山、千山、三清山、齐云山、仙都山、冠豸山、 九宫山、王屋山、崆峒山等都是。龙虎山“峰有九十九,水有泸溪河”,包含景点一百六十多处,人文景观十 分丰富,为道教正一派发源地,有著名道观大上清宫,张道陵的子孙历代张天师世居这里的天师府。武当山是 很有特色的著名道教名山,这里层峦叠嶂,峰奇谷险,洞室幽邃。“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宏 大的道教建筑群隐现于山麓涧谷之中,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近来,全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实地考察后指 出:武当山是我国现存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明代道教建筑群,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四大名山:湖北十偃的武当山、四川成都的青城山、江西鹰潭的龙虎山、安徽休宁县的齐云山

道教发源地:四川成都鹤鸣山

其他名山:广东惠州的罗浮山、山东威海的昆嵛山、山东青岛的崂山、河南鹤壁的云梦山、河北石家庄的天桂山、江苏句容的茅山、河南焦作的云台山、辽宁鞍山的千顶山、河北石家庄的苍岩山、甘肃平凉的崆峒山、福建宁德的太姥山、河南济源的王屋山、陕西西安的终南山、江西宜春的阁皂山、江西上饶的三清山、山西介休的绵山

道家算命哪座山(道家算命网)-第1张图片-周易占卜网 - 免费算命_生辰八字算命_八字合婚姻

道家都是有什么山?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为中国四处最主要的道教圣地,分别是:

位于湖北十堰的武当山;

位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

位于安徽黄山的齐云山;

位于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

武当山的名气最大,其古建筑群在199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和都江堰一起,在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湖北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鄂西北的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的道教名山,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又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主峰紫霄峰海拔1612米。武当山山势奇特,雄浑壮阔。有72峰、36岩、24涧、3潭、9泉、构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秀丽画境。山间道观总数达2万余间,其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文物丰富的道观建筑群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山间主要景点有金殿、紫霄宫、遇真宫、复真观、天乙真庆宫等近百处。

四川青城山

青城山古称丈人山,又名赤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千米处,海拔1600米,其36座山峰,如苍翠四合的城廓,故名青城山。这里林木青翠,峰峦多姿,向有“青城天下幽”之誉。青城为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相传东汉张道陵(张天师)曾在此创立五斗米道,因此,历代宫观林立,至今尚存38处。著名的有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官等,并有经雨亭、天然阁、凝翠桥等胜景。

江西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西南郊20千米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源远流传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以及现今所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崖墓群,构成了这里自然、人文景观的“三绝”。龙虎山的著名景点有天师府、上清官、龙虎山、悬棺遗址和仙水岩等。

安徽齐云山

齐云山又称白岳,位于徽州盆地,黄山脚下,屯溪西33公里,皖赣铁路在齐云山脚经过,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齐云山海拔高度为585米,有36奇峰、72怪岩、24飞涧、加之境内河、湖、泉、潭、瀑构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丽的自然图画。白岳的特点是峰峦怪谲,且多为圆锥体,远远望去,一个个面目各异的圆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观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华街、太素宫、香炉峰、小壶天、玄天太素宫、玉虚宫、方腊寨、五青峰、云岩湖等。齐云山碑铭石刻星罗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誉。该山道教始于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至明代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成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道教名山,是中国特有的古代文化现象。

中国有道教名山一百多处,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以道教文 化著称的有十多个,诸如青城山、龙虎山、武当山、茅山、崂山、千山、三清山、齐云山、仙都山、冠豸山、 九宫山、王屋山、崆峒山等都是。

龙虎山“峰有九十九,水有泸溪河”,包含景点一百六十多处,人文景观十 分丰富,为道教正一派发源地,有著名道观大上清宫,张道陵的子孙历代张天师世居这里的天师府。武当山是 很有特色的著名道教名山,这里层峦叠嶂,峰奇谷险,洞室幽邃。“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宏 大的道教建筑群隐现于山麓涧谷之中,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近来,全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实地考察后指 出:武当山是我国现存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明代道教建筑群,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这里限于篇幅,简单介绍的一部分。

泰山,五岳中之东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道教称其为第二小洞天,其神名为东岳天齐仁圣帝。泰山主峰玉皇顶,上建有玉皇庙。其他道教胜迹有碧霞祠、斗姆宫、王母池和岱庙,岱庙主殿天祝殿有《泰山神也巡图》巨幅壁画,闻名于世。另有长春观,相传是邱处机女弟子訾守真修道之处。

衡山,五岳这南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西。道教称为第三小洞天,其神名南岳司天昭圣帝。道教遗迹有传说是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地的黄庭观、徐灵期修行处的上清宫,以及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和五代道士聂师道修道之所的降真观(旧名白云观)。

华山,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道教称其为第四小洞天,其神名为西岳金天顺圣帝。道教遗迹有相传为谭紫霄、马丹阳、刘海蟾、邱处机修炼处的四仙庵。著名道士陈抟亦隐居于此山。还有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等3个全国道教理点宫观。

恒山,五岳之北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道教称为第五小洞天,其神名为北岳安天元圣帝。相传道教茅山派祖师茅盈曾于此山修道,唐代道士张果也曾在此山修炼。

嵩山,亦名“嵩高”,五岳这中岳,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道教称其为第六小洞天。其神名为中天崇圣帝。黄盖峰下的中岳庙,为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相传晋道士鲍靓曾于此山石室中得古《三皇文》。著名道士寇谦之、潘师正等曾于此山修道。

龙虎山,位于江西贵溪县西南,道教称其山为第三十二福地。山上道教胜迹颇多,上清宫为祀神之所。此外,有建于南唐保大年间的正一观、别名演法观,建于宋嘉年间的真应观,建于元代的乾元观、崇禧 观、玉清观、冲玄观、先天观、佑圣观、繁禧观。有相传张陵得异书的壁鲁洞,亦曰驻仙岩,至今仍有丹井、丹灶、飞升台等遗址。离山不远处的上清镇。建有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处“天师府”

青城山,又名赵公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道教称为第五洞天。相传天师张道陵于此山传五斗米道,故此山在道教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建有众多宫观,至今尚存遗迹38处之多。现存主要宫观有建福宫、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另外,还有传说为晋道士范长生得道处的长生风、有张道陵“降魔”的掷笔槽、试剑石、天师池、银杏树、唐玄宗手诏碑、唐雕三皇石像、杜光庭隐修之处白云溪、读书台、唐薛昌丹蝇、五代天师等道教遗迹。青城山的“贡茶”、“洞天乳酒”、“白果炖鸡”、“泡菜”等道家食品亦名闻遐迩,誉为“四绝”。

茅山,原名地肺山,又名冈山、句曲山、已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道教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第三十二小洞,为道教茅山派发源地,在道历史上亦有重要地位。传说西汉景帝四年(前153),茅盈和其弟茅固、茅衷由陕西咸阳至此修道,得道成仙,因改名为“三茅山”。继之,许多著名道士如葛玄、葛洪、杨义、许穆、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等都曾于此山修道,而帝王亦以能受茅山符录建有“三宫五观”。曾有这样的描述:“秦汉神仙符,梁唐宰相家。”抗日战争时期,茅山曾是新四军开辟的抗日根据地,后宫观大多被日军烧毁,仅剩九霄万福宫和元符万宁宫。现在宫观得到修缮,所留存下的“镇山四宝”(玉印、执圭、哈砚、镇心符)均为宋代珍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皂山,位于江西省清江县,道教称其为第三十六福地。相传三国时,道士葛玄曾于此建卧云庵,炼制九转金丹,唐宋时,建有宫观达1500多间,现仍存建于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的鸣水石拱桥。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有“岭南第一山”之谓。道教称其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晋著名道士葛洪晚年在此山炼丹著述。白鹤观相传是葛洪东庵,黄龙洞(孤青观)为其西庵,酥醪观故址为其北庵。冲虚古观为全国重点宫观。罗浮山还是东江抗日战争根据地。

终南山,古名太乙、中南、周南,为秦岭主峰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传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及北五祖的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人均于引修道。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仙室、太岳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南。全山遍布道教宫观,有“五里一庵十里宫”之称。以八宫二观为主体的建筑群,约有160余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相传道教所奉神)枣真武大帝曾于此山修炼42年后得道飞升。东汉阴长生、晋代谢允、唐代吕洞宾、五代宋初陈抟、明代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炼。明代极盛,在宫观三百余处,太和宫、紫宵宫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崂山,又名牢盛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滨临黄海。传说秦台皇曾登此山。唐道士王景、李遐于此炼丹修道。唐玄宗时,曾改山名为辅唐山“。元时邱处机、明代张三丰曾于此修炼,留有遗迹。崂山道教宫观颇多,号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其太清宫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巍山,又名巍宝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据道教史籍记载,五斗米道曾传播到巍山一带。巍山主峰南北两侧有宫观20余座,以清微观、斗姥阁、培鹤楼、长春洞规模最大,主祀老君、斗姥、吕洞宾、张三丰等。巡山殿山主祀土主神细妈罗。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以西30华里处,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地方。秦汉时期,就有道人于此修炼。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崆峒山成为西北最大的道教十方丛林。当时,全山有较大庙观42座有八台、九宫、十二院的称谓。除宫观外,道教遗迹还有三教洞、药王洞、玄鹤洞、广成洞、许米仙洞、七真观等。崆峒山一直是全真道龙门派道士修真之地,开山真人苗清阳,按龙门派百字派单为第十代,现已传至三十代。崆峒山虽是道教胜地,但山上也有佛教庙宇和僧人。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崇安县南,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道教称为第十六洞天。《异仙录》载,始皇二年,有神仙降于此山,曰:“余为武夷君,统录群仙,受馆于此。”传说汉代有张垓坐化于大王峰;魏时有王子骞、张湛等12人隐于山中得道;晋、唐进有许昔、詹真人、孔庄叶三仙女,宋人有白玉邹道人、李陶真、元代有金志阳,明代有蔡双发等道一此山修道。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始建道教宫观枣天宝殿,南唐时名为“会仙观”,宋时改名冲佑观。历史上武夷山道教宫观有九十九观的说法。现仅武夷宫和档源洞保存了旧貌。

千山,原名华山、积翠山亦称行朵莲花山。是长白山的支脉,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自古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的称誉。隋唐以来,便逐渐成为道教胜地。宫观庙宇始于隋唐,明清时达到极盛,有“九宫”、“八观”、“十二茅庵”、“五大禅林”之称。现存主要道教宫观有:无量观、五龙宫、普安观、太和宫、慈祥观、鎏金庵等。其中,无量观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道教圣迹不有一楼、二洞、三塔、三台等。嗯,omrzmsh说得好!!!五台山蟠龙山湖南山南台山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古称龙王山,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境内信奉道教的

标签: 道教 位于 道士 中国 著名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